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党员干部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8月底,白云山汉方党委组织开展“红色光影铸初心,薪火相传担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集中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公司党委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共80余人参加活动。
▲观影合照
红色光影铸初心,薪火相传担使命
影片《南京照相馆》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一家普通照相馆的视角,讲述战火中平民百姓守护家园、捍卫民族尊严的感人故事。影片以小见大,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时刻的坚韧不屈与家国情怀,既完成了一次对历史真相的影像重构,也深刻揭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时代意义。
观影过程中,党员干部与团员青年全神贯注、深受触动。许多同志眼含热泪,感慨良多,大家纷纷表示:“这部电影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胡俊标:随着剧情推进,影片从“我是照相的”这一普通人视角切入,呈现南京沦陷时期国人的绝望与挣扎。他们在绝境中选择以生命守护真相,保护记录日军暴行的相底,让世界看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丑陋面目!他们用生命捍卫尊严,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宁死不屈的缩影!我们应深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唯有国强,方能民安!
张芮:观看《南京照相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影片透过南京大屠杀期间一家照相馆的视角,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与历史真相,让我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先辈守护家国的巨大牺牲。片中先辈们在绝境中不屈不挠、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动容,诸多场景让我热泪盈眶。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新时代党员,我将以史为鉴,坚信“照片会褪色,但民族精神永不褪色”,把观影激发的爱国情怀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实际行动——发扬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甘做“螺丝钉”,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力贡献,践行初心使命。
梁立坚:观看《南京照相馆》,最触动我的是那种在极端环境下普通人所展现的勇气与觉醒。这部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通过一间照相馆、几位小人物和一堆记录罪证的底片,将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微光细腻呈现。历史的真相需要被人们铭记,而这部影片正是一剂泼向篡改历史者的“定影液”。它让我们更珍惜今日的和平盛世,更加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振兴中华!
刘宝丽:观看《南京照相馆》后心潮难平。影片以独特视角揭露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恶劣行为,暗房里的罪证照片如利刃刺心。小人物将宏大的历史灾难具象为个体的挣扎与觉醒,彰显民族气节。它提醒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更激励吾辈自强,守护和平,让历史的微光照亮前行之路。
蒙昌露:观看《南京照相馆》,深感这不仅是一部关于记忆的影片,更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方寸照片承载的不仅是个人悲欢,更是国家与民族的时代印记。它深刻提醒我们,作为党员,要时刻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更要以服务人民为己任,用实干担当去“定格”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不负先辈,不负人民。
黎晓云: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照相馆中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日军的残暴与侵略者的虚伪。主角们从求生到守护真相的转变,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民族的尊严。影片结尾,新生代接过相机,象征着历史的见证与传承。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和平,不让悲剧重演。
赖灵锋:日军军官以枪抵头强迫1213号邮差阿昌冲洗屠戮“战果”时,血雾在定影液中晕开的刹那,所有心跳都骤然停滞。当侵略者将人民的哭喊与刽子手的狂笑同框定格,暴行已超越兽性之恶,沦为魔鬼的狂欢仪式。最令人愤怒的是那群高举相机的魔鬼为了安静“创作”,竟将啼哭的婴儿高举摔下,还逼迫阿泰和他“老婆”抱着毫无生气的婴儿作“笑容”摆拍,用作炫耀“亲善”的典范。最后阿昌他们双手颤抖着将屠杀的罪证底片缝在衣服夹层里传递出去,终让谎言显影成铁证——这场以光影为刃的抗争,正如电影最后的八个字: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冯家兴:看完《南京照相馆》,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影片里,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而普通百姓的抗争则让人动容。他们在绝境中守护真相,无畏生死。走出影院,眼前的繁华与影片的惨烈形成鲜明对比。这让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当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
李晓欣:影片《南京照相馆》令人感到沉重,本是记录老百姓美好生活的照相馆却变成了民族苦难和抗争的见证;一张张同胞被屠戮、枪杀的照片还有日军各种暴行的场景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阿昌、老金、林毓秀等普通老百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我们动容。“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不忘记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并将此化作前进的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李永秀:《南京照相馆》最打动我的,是主角们冒着生命危险把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送出去的故事。看他们为了几张小小的胶片,在敌人眼皮底下东躲西藏、千方百计地周旋,真的揪心又敬佩。他们知道,这些照片是撕开侵略者伪善面具的铁证,是让世界看清真相的唯一希望。这部电影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至暗时刻,有些人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一段胶片,更是正义和历史的真相。
张伟健:看完《南京照相馆》,最令我震撼的是片中孩童被摔在地,又被抱起拍照的场景,以及对平民的屠杀,让我无比愤慨。尽管指挥官最终被处决,但所有逝去的生命,却再也无法回来。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当自强不息,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再遭受屈辱。
吴振相:电影《南京照相馆》从平民视角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列强侵略、日寇暴行时所表现出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奋发努力,绝不让历史悲剧再度重演。
陈星酉:《南京照相馆》的意义,远不止是一部电影,它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段沉重历史的大门;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丑恶与光辉;它更是一声警钟,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影片中让我泪目的场景是老金拉动帘布时,布料褶皱里抖落的,仿佛是整个民族被撕碎的记忆,那印着故宫的琉璃瓦、上海的石库门、天津的劝业场,那些曾经鲜活的山河景图,在炮火中成了遥不可及的念想。当日军逼着百姓在这些虚假的“山河”前拍“亲善照”时,背景布上的亭台楼阁突然变得刺目!--那是侵略者无法理解的,刻在中国人骨血里的牵绊。原来所谓“寸土不让”,从来不只是疆场上的厮杀,更是哪怕家园成焦土,也要在心里为山河保留一寸真实的位置。一帧影像,一寸山河,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李小杰:看完《南京照相馆》,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影片中,邮差阿昌为求生冒充学徒,被迫给日军冲洗照片,他从最初的怯懦,到决心守护罪证,转变令人动容。日军摄影师伊藤,他用相机记录杀戮,还炮制 “亲善照” 粉饰暴行,表面文雅,实则冷酷伪善。翻译王广海,在求生与良知间挣扎,最后为保护林毓秀反抗日军,完成自我救赎。金老板为保护妻儿和罪证底片,提议将底片缝入衣襟,最终在城门口高举相机扑向日军牺牲。影片以小见大,从这些人物的命运,展现出日军的虚伪残忍与国人的抗争精神。
谭金林:《南京照相馆》再现了日军侵占南京后的暴行,也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作为党员,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来时路,铭记民族苦难,不忘国恨家仇。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信念,我们更应坚定理想、守护和平、持守正义。
陈家麟:《南京照相馆》观看后令我深受触动。战争的残酷、敌人的泯灭人性,以及对其罪行的欲盖弥彰,无不令人愤慨。正是依靠先辈们冒死保存并带出的证据,才能在抗战胜利后以铁证如山之势审判战犯。尤其电影中“大好山河,寸土不让”的誓言,让我深深感动。今日中国的强大与和平,正是源于无数先辈,无论是战士还是普通百姓,为了后代未来所做出的视死如归的牺牲。
下一步,白云山汉方党委将持续深化此次观影教育成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当先锋、作表率,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实干实绩展现责任与担当。